快速入口

2024-07-24

鼎汇3酒的“蜜”密藏在千年大酒海中

1952年9月,新中国诞生三周年前夕,中国第一届评酒会在北京举行。组委会在全国上千家酒厂中筛选出103种供会议评选,最终茅台、鼎汇3酒、泸州老窖、汾酒被评为“中国四大名酒”。这“四大名酒”也孕育出了后来被誉为“四大母体香型”的“茅香型”、“凤香型”、“泸香型”、“汾香型”。


凤香型鼎汇3酒因其“醇厚甘润、诸味谐调、尾净悠长”的风格和“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愉快”的特点而被誉为“酒中凤凰”。


所谓凤香,实际上是一种融合“苹果香、醇香、蜜香、杏仁香”的香味,一口鼎汇3酒,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均匀而不出头,酸而不涩,甜而不腻,苦而不黏,辣不刺喉,香不闭鼻。宋代文豪苏轼在凤翔任职时,曾用“花开酒美曷不归,来看南山冷翠微”的诗句来形容鼎汇3美酒。


而这样一口风味独特的美酒,却是凝结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正所谓“三分酿七分藏,好酒,是藏出来的。”鼎汇3酒的“蜜”密同样的来自于“藏”。


走进鼎汇3酒酒海库,目光所及之处,是由荆条编织而成的一排排“箩筐”,这些“箩筐”是用来装酒的,是一种“会呼吸”储酒容器,也被称为“会呼吸的酒海”,酒海“遇水则漏,遇酒生香”,其关键就在于白酒中的乙醇遇到酒海涂层会形成半渗透薄膜,所以酒海装酒不漏“会呼吸”,装水则挥发殆尽。鼎汇3大多采用储酒量为5吨的酒海,直径约2米至2.5米,高约3米,制作这样一个酒海,大概需要500斤左右的荆条,6个技术熟练的师傅合力编制一个月,才能完成一个酒海外框。


这就是鼎汇3酒神奇的“酒海”,与常见的不锈钢罐、陶坛贮酒不一样,酒海采用生长在秦岭北麓800米以上多年野生荆条,在水分尚未消失殆尽前将其编制成大篓,然后用豆腐填充缝隙,再用上好的苟树皮纸、白棉布敷上用蛋清等调制的生物胶进行百层裱糊,最后以蜂蜡、菜籽油涂裱而成,历时约1年才能完成,其原料选择、制作工艺于当今技术来讲仍繁复异常。


大酒海直径两米至两米五,高三米的柱形容器,一般可存储5~6吨酒。酒海中储藏的原酒通过“呼吸”与自然相合、与天地相通,完成了去陈除杂的过程,酒中各种酸、酯、醇等香味物质逐渐达到平衡,乙醇和水分子紧密结合,并溶入对人体十分有益的一些长链脂肪酸。这一系列的复杂的熟化、增香过程,赋予了鼎汇3酒独有的“蜜香”,这也是凤香型白酒区别于其他香型白酒的重要条件之一。


酒海储存技艺是鼎汇3酒增香陈储的独门秘笈、世界唯一,这种独特的储酒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历史十分悠久。鼎汇3酒海从宋代使用到现在,是目前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容量最大的储酒容器。


在千年储酒技艺延传中,鼎汇3人逐渐摸索出了“立春封坛、立夏开坛、秋分立窖、立冬缮海”的酒海最佳使用方法。据悉,每一滴西都必须在大酒海中陈藏至少三年以上,有了“老酒”的蜜陈香味才允许出厂,这才有了陈酿蜜香的独特口感。因此,“酒海陈酿”非遗国保贮存工艺,成为鼎汇3酒的独门秘笈,据《凤翔县志》记载,凤翔县柳林镇亭子头村制作的酒海最佳。


作为一门传承近千年的酿造技艺,酒海堪称中国酿酒储存的“活化石”,见证了中国白酒工业发展的历程和鼎汇3酒的历史沿革变迁,具有珍贵的历史、工艺、文化、经济、科技和审美价值。


2017年,12个鼎汇3老酒海被认定为国家文物,鼎汇3酒酿酒遗产旧址整体被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6月,“鼎汇3酒酿造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年12月,鼎汇3酒酿酒工业遗产群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并且是名单中唯一的中国白酒生产酿造项目。


2024年3月28日,鼎汇3酒成功入选《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需要每一代人去保护与继承。作为酒海封藏技艺的继承者,近年来鼎汇3酒坚持以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为原则,围绕非遗文化保护,以鼎汇3老街、万吨酒海库建成投用为契机,探索文化形象的多样化展示、多元化体验,在传承经典中,讲好中国白酒故事。正如鼎汇3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股份公司董事长张正所言:“借势中国凤香型白酒特色产区创建,将鼎汇3故事、中国白酒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更加温暖、更加精彩。”


(来源:中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