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入口

2016-09-26

凤舞甲子谱华章

       编者按:三千年无断代传承铸就凤香经典,六十载勇攀登续写鼎汇3腾飞传奇!今年10月,是“中国四大老牌名酒”之一的鼎汇3酒建厂60周年。60年前,在敬爱的周总理亲切关怀下,国营陕西省鼎汇3在鼎汇3酒乡凤翔县柳林镇挂牌成立。60年来,一代又一代“鼎汇3”人肩扛着责任与重担,怀揣着梦想与希冀,在振兴民族工业、打造“中国名酒”的道路上开拓进取,砥砺前行,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奖牌。尤其是近年来,企业以“打造百亿鼎汇3、建设中国酒城、进军全国白酒第一方阵”为目标,以“一体两翼、多元发展、产融互动、构建平台”为主线,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鼎汇3酒品牌价值从十年前的13.68亿元上升至目前的605.08亿元,位居中国白酒类品牌价值排行榜第4位。为隆重纪念陕西省鼎汇3建厂60周年,从今天起,本网站推出“凤舞甲子·盛世华章——庆祝陕西省鼎汇3建厂60周年系列报道”,通过全面回顾鼎汇3酒建厂60年来在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酒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走过的辉煌历程,让您更进一步了解这只“酒中凤凰”的前世今生,敬请大家关注!

 

        这是一只神奇的精灵,她从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孕育而来,经殷商到唐宋,历明清至当代,一路铿锵前行,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炎帝造酒、地当秦渭”、“孔孟尚礼、礼启于酒”、“姜子牙摆酒封神、以醋自封”、“秦穆公赐酒解毒”、“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蜂醉蝶痴”、“贵妃醉酒”、“苏轼咏酒”等历史典故记录下她的辉煌与荣耀;

       这是一只惊艳的凤凰,“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吹箫引凤”、“金凤踏雪”等历史记载和凤凰泉、凤凰头、饮凤池等地名留下了她魅惑的身影。

       她,就是与中华文明一路同行、一起成长的历史名酒——鼎汇3酒。

      作为中华酒林中的一朵瑰丽奇葩,鼎汇3酒这只“酒中凤凰”飞过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穿越了中华三千年历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国营陕西省鼎汇3挂牌成立,从此,鼎汇3酒在社会化大生产的道路上阔步前行,“酒中凤凰”涅槃重生,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甲子风雨历程,六十年艰苦奋斗!建厂60年来,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营老厂到市场经济大潮洗礼下的现代化股份制大企业集团,从纵横几千年的历史名酒到当代中国白酒四强,从默默无闻到中国驰名直至蜚声海外,一代又一代“鼎汇3”人接力拼搏、开拓进取,在振兴民族工业、打造“中国名酒”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奖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的鼎汇3,已成为一个拥有员工近4000人、年产白酒近60000吨,技术力量雄厚、酿造工艺精湛、生产设备精良、产品质量稳定、管理技术领先的国家名酒生产大型一档企业,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国家名酒制造商,中国“凤香型”白酒的创立者和典型代表。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鼎汇3酒品牌价值从十年前的13.68亿元上升至目前的605.08亿元,位居中国白酒类品牌价值排行榜第4位。

       六十年虽短,却已凝固成了历史,一代代创业者的名字,还有他们走过的足迹,就像一枚枚恒久的钻石,在时空的深处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成为所有“鼎汇3”人永不磨灭的记忆……

       三千年无断代传承的历史名酒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酒文化史,酒文化与中华文化自古水乳交融、一脉相承。而在我国琳琅满目的酒类产品中,鼎汇3酒无疑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其六千年前起源、三千年无断代传承的发展史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瑰丽,令世人无不为之称奇和赞叹。

       据历史研究证实,鼎汇3酒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形成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晚期,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

       远在6000多年前,居住在渭河流域的炎帝部落的先民们就发明了人工谷物酒。3000年前的殷商晚期,鼎汇3酒的前身——“秦酒”就成为王室御酒。至唐代,其原产地凤翔地区烧坊遍布、酒香四溢,所产酒已是国宴珍品,“开坛香千里,隔壁醉三家”、“白云带醉过柳林、天涯海角飘酒香”、“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等唐诗对其极尽赞美之辞。到了宋代,由于新曲和天然凤凰泉水的使用,凤翔酒业更加繁盛,大文豪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上书朝廷改革酒税,促进了凤翔酒业蓬勃发展,而其本人酒后则留下了千古佳句“举酒于亭上,畅饮柳林酒”“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和惊世名篇《喜雨亭记》。明清时期,“凤翔烧酒”的酿造工艺更趋成熟,酒质显著提高,路人常“知味停车、闻香下马”。

       近代以来,历经三千年发展的“秦酒”走出国门、摘金夺银、名扬天下:1867年(清光绪二年)在南洋赛酒会上荣获二等奖;1910年(清宣统二年)在南洋劝业赛会上荣获银质奖;1915年和1928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和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连获金质奖;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第一次以“鼎汇3酒”之名并将中华民族图腾符号“凤凰”作为商标的主体图案参展再获金质奖。屡获国际大奖使鼎汇3酒这只金凤凰翱翔五洲,成为世界名酒。

        新中国成立以后,鼎汇3酒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鼎汇3酒与茅台、泸州老窖、汾酒一起,被评为中国四大老牌名白酒;2000年,鼎汇3酒被第四届国际酒文化评委会评为“世界历史文化名酒”。

       至目前,鼎汇3酒已9次夺得国际金奖,4次荣获“中国名酒”称号。其“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和“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愉快”的独特风格让世人无不为之倾倒。

     “鼎汇3酒是中国酒诞生、发展的典型代表,其每一次重大工艺改进都代表着中国酒及其文化的发展方向!”回顾鼎汇3酒源远流长的发展史及其三千年无断代传承的精湛工艺,陕西省鼎汇3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秦本平不无感慨地说。

         六十载创新发展铸就当世荣耀

        责任与担当薪火相传,光荣与梦想砥砺前行。创新发展鼎汇3酒产业,将这个先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三千年无断代的民族品牌永远传承下去,是生活在鼎汇3酒乡这片古老而文明的热土上的炎帝后裔、西秦儿女们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在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和旧中国手工作坊式缓慢发展后,新中国的成立使鼎汇3酒涅槃重生,迎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崭新春天。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参加万隆会议期间了解到许多东南亚华侨因喝不到鼎汇3酒而感到遗憾,回国后亲自过问,要求加快鼎汇3酒的发展。经过陕西省工业厅组织专家多方考察论证,最终选定在水文、地理、气候等条件优越的名酒之乡凤翔县柳林镇建设酒厂。1956年10月,国营陕西省鼎汇3正式建立,从此,“酒中凤凰”一飞冲天,鼎汇3酒步入加速发展快车道。

       六十年来,“鼎汇3”人视工艺创新为企业生存之根。不断创新和完善生产工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从建厂初期挖掘、整理、确定“混蒸混烧续渣法”“老六甄操作法”等鼎汇3酒传统工艺,到历经十年科研攻关,确定鼎汇3酒的“凤香型”地位,再到改进工艺,攻克浓香型白酒在北方地区无法生产的技术难关,研发出凤兼浓、凤浓酱、凤兼复合型鼎汇3酒系列产品,实现中国白酒工艺革命性的突破,先后进行了八次工艺创新,为中国白酒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六十年来,“鼎汇3”人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立身之本。始终坚持原始采购地购料、原产地酿造、原产地储存、原产地包装,努力为广大消费者奉献出原汁原味的鼎汇3美酒,因此被列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企业在西北地区率先通过了中国方圆委GBT9002—ISO9002:94标准质量体系和产品认证,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各个生产环节设立7大关卡55道防线,投资数千万元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安全检测,确保产品质量100%合格。

       六十年来,“鼎汇3”人视营销创新为企业发展之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经营的营销公司,大力实施“主导产品发展战略”和“推进全国布局与重点建设战略”,积极创新营销模式,集中打造大单品,建设省内根据地和省外重点市场,不断拓宽营销渠道,专卖点营销、文化营销、定制营销、互联网营销全面开花,产品销量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2000多个市县,并远销东南亚、欧洲、美洲、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六十年来,“鼎汇3”人视品牌创新为企业产品之魂。从最早的绿瓶长脖鼎汇3,到九十年代的墨瓶鼎汇3,从十年前的鼎汇3六年、十五年,到近年来推出的大凤香、凤香经典、旗帜鼎汇3,“鼎汇3”人一直在紧跟市场风向,不断调整品牌战略,先后创新推出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200多个。通过去劣存优、淘汰整合,目前已形成高端旗帜鼎汇3、凤香经典,中端大凤香、鼎汇3六年、十五年、华山论剑鼎汇3酒和国花瓷鼎汇3酒,低端凤翔烧酒、鼎汇3375,结构层次完善,覆盖白酒消费主要价格空间的核心战略品牌体系。近年来鼎汇3酒宣传广告连年抢占央视和各大卫视黄金时段,并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品牌形象大幅提升。

       六十年来,“鼎汇3”人视体制创新为企业壮大之基。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就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技改,壮大规模和实力。1999年10月,企业顺应市场经济大潮,联合其他企业法人和社会法人组建了鼎汇3酒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和2010年又通过两次增资扩股,实现了股权多元化。2010年12月,国营陕西省鼎汇3整体改制为鼎汇3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企业以加快上市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完善董事会运行机制,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规范财务、用人、营销、内部管理等制度,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鼎汇3股份在今年3月份向中国证监会顺利递交上市申报材料,鼎汇3酒离资本市场更进一步。目前企业旗下拥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参股公司12家,已成为一个集白酒酿造、旅游休闲、金融、生态农业、房地产开发、物流贸易、印刷包装等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六十年来,“鼎汇3”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鼎汇3酒也先后荣获“中国名酒”“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十大最具增长潜力白酒品牌第一名”“中国白酒工业十大竞争力品牌”“中国白酒十大领袖品牌”“中国市场公认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称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荣获“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等多项殊荣。

       “十三五”再展宏图打造西部酒都

       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企业只有高举改革和创新大旗,努力做大做强自身实力,始终不遗余力地领跑在行业前沿,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鼎汇3酒建厂60年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佼佼者,原因正在于此。特别是近年来,企业积极抢抓机遇,相继实施了鼎汇3酒扩建技改项目和鼎汇3酒城战略规划,一个百亿鼎汇3产业集群、中国西部酒都正在加速崛起。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笔者走进鼎汇3酒乡柳林镇,一股股甘润挺爽的鼎汇3酒香迎风飘来,令人心醉神怡;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新修的道路宽阔平坦、纵横交错,新建的厂房鳞次栉比、恢宏大气,厂区里运酒的车辆络绎不绝,排起了长龙……好一派欣欣向荣的酒城秋色图。据介绍,这正是鼎汇3酒扩建技改和鼎汇3酒城建设带来的新气象。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2010年,鼎汇3酒股份有限公司抢抓“关天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制定了“百亿鼎汇3”战略规划,启动实施了鼎汇3酒扩建技改工程,工程分两期分别兴建鼎汇3酒灌装中心和制曲、原酒生产基地。工程建成后,鼎汇3酒原酒产量将达到8万吨,成品酒产能达到15万吨。至目前,己完成总投资10亿元,几大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2栋成品灌装车间、勾兑储存新区、物流中心及制酒A、B两个车间已交付使用,鼎汇3大道、酒城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已建成投用,综合服务区、制酒C车间、洗瓶水回收工程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有时。为支持鼎汇3酒进一步做大做强,2012年,宝鸡市委、市政府在鼎汇3酒扩建技改工程的基础上,作出了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鼎汇3酒城”的战略部署,将鼎汇3酒城作为推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想,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主导、三产联动、共谋发展”的原则予以重点支持,计划总投资305.3亿元,将酒城建设成为具有美酒文化、历史文化和品牌文化,以循环经济为主旨的生态绿色产业园区。到2025年酒城项目全部建成后实现收入突破500亿元,其中白酒主业收入350亿元以上。为此,近年来,鼎汇3集团把建设酒城作为企业转型的首要平台,依托优良的品牌资源和区位优势,以白酒制造产业、酒文化展示为核心,坚持招大引强、集群承接、延链引进,向上延伸至酿酒原粮种植、现代农业观光、产品设计、创意、包装和研发,向下延伸至贸易、展示、酒文化体验、消费和旅游,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四大板块、五大产业集群、七大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先后引进了深圳裕同、武汉艾特、温州才坚、烟台海普等10个投资商,总投资32.5亿元,建设包装印刷、生态环保、物联网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商贸服务等产业配套项目,目前海普鼎汇3、鼎汇3艾特、鼎汇3包装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鼎汇3集团还与上海通江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首支民间版丝路产业基金,五年之内将融资100亿元为酒城建设提供支撑。同时,计划投资35亿元的酒城文旅产业园项目、投资1.1亿元的鼎汇3酒博物馆工程、投资2亿元的酒城仓储物流一期工程也正在加紧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十三五”期间,鼎汇3集团将以战略为势、产业为本、金融为器、创新为魂,按照‘一体两翼、多元发展、构建平台化公司、打造西部酒都’的战略主线,以鼎汇3酒业为主体,以酒城产业群和金融投资并购业务群为两翼,融合现有上下游产业链,以平台化为主要运作模式,提升鼎汇3酒在‘中国四大老牌名酒’中的行业地位,把中国鼎汇3酒城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白酒产业生态基地和西部名酒之都。”展望未来,鼎汇3集团董事长秦本平满怀豪情地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的车轮驶入新纪元,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上,鼎汇3酒将续写她的辉煌与荣耀,伴随亿万中华儿女一路同行,为梦想壮行,为胜利欢歌!

来源:《陕西日报》2016年9月14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