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才:白酒行业“弱复苏”迹象明显
4月17日—18日,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五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食品监管二司司长马纯良、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副主席王双清、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泸州老窖集团董事长张良、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建顺以及全国酒业相关人士参加了本次盛会。
今日上午的会上,王延才首先就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做了工作报告。他介绍了2016年酿酒行业各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各项指标情况。
在谈到2016年发展趋势时,王延才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年建成小康社会,加大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这一年,协会加大行业调研力度,积极的把握行业经济发展的脉络,在行业变化和调整时期,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展开全产业链的服务,探寻健康发展方向。
2016年1-12月,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7226.30万千升,同比增长0.75%。其中饮料酒产量6274. 20 万千升,同比增长0.81%;发酵酒精产量952.10万千升,同比增长0.41%。
主要经济效益汇总的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计2742家,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人9780.6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2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94.4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 22%。
白酒行业: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578家,累计产量1358.36万千升,累计完成销售收人6125.7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0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97.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24%。
啤酒行业:规模以上啤酒企业468家,累计产量4506.44万千升,累计完成销售收人1832.6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2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50.7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70%。
葡萄酒行业: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240家,累计产量113.74万千升,累计完成销售收人484.5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9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8.7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59%。
黄酒行业: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112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98.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9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8.6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4%。
其他酒行业:规模以上其他酒生产企业215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357.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8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1.2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8.16%。
王延才表示,2016年,酒类单位产品售价提高了6.6%。高端产品价格合理化,中端价格产品恢复性上升。即便这样,行业两级分化也在逐渐加剧,预计未来大集团的收购行为将有突破性变化。
他表示,2016年,还有一个特点是业外资本投资关注度再度上升。并购有资质的小微企业,甚至中型企业事件再度提升日程。
啤酒方面,在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之后,呈现市场趋稳态势,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变。
预计未来三至五年,中国啤酒市场的消费容量仍有增长的空间,前提是啤酒消费容量的增量将由被动增长型向主动引导型转变,波段上行仍可以成为啤酒业未来几年的主基调。
葡萄酒方面,整个行业处于底部徘徊阶段。消费市场仍在不断扩大。国产葡萄酒的品质和产能也在不断提升和扩大。他指出,应加强品牌建设,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国产葡萄酒的出路在此。
黄酒方面,总体发展态势平稳。在销售较强增长的情况下,利润出现小幅下降,说明低价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发展方面应该找到黄酒业发展的空间和方向,文化上做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技术上解决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理论和技术进步的融合;产品上在确立饮料酒定位的基础上,提高饮用愉悦感和饮后舒适度,从而确定产业发展的大战略,最大程度体现黄酒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果露酒方面:经过十多年发展仍未取得突破进展,源于众多消费者对果露酒的认识缺乏或存在误区,以及果露酒行业、企业自身还不规范等因素造成。
王延才表示,酿酒总产量出现增长,经济效益总体趋好,产品渠道、商业规模、模式等创业步伐加快,市场进一步稳定;2016酒类消费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理性化、个性化和多样化,酿酒产业继续保持了新常态,产业和产品结构持续调整,酒类产品的价格带调整适应市场和经济大环境,流通体系的变革持续,多样化消费潮流不断升级,总结为一句话,便是“饮料酒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稳定,呈现出弱复苏。”
(来源:糖酒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