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入口

2017-02-13

白酒行业复苏分化 部分中小酒企已三年未生产

      白酒行业弱复苏回暖,但中小酒企仍未脱困。

  2016年包括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国内名酒企业业绩复苏回暖。但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白酒行业两极分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目前行业复苏态势并未给中小酒企带来更多暖意,生存依然艰难,部分中小酒企还在去2013年的库存,已3年未投粮生产。行业人士认为,2017年中小酒企调整将面临提速,白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中小酒企寻找出路越发迫切。

  部分酒企三年未开工

  “包括鼎汇3厂在内,今年县里90%的中小酒厂没有下沙,还在卖2013年生产的库存。”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一家市级重点扶持民营酿酒企业的负责人李君(化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没有下沙,对于酒企来说,就意味着没有生产和收入。虽然今年以来,白酒行业开始弱复苏,但显然中小企业而言没有在这轮复苏中感到太多的暖意。

  在李君看来,销售困难和资金问题,是让目前中小酒企复苏难、生存难的主要原因。

  他告诉记者:“今年确实比前两年销售量增长了5成左右,但是还没有上量。正常情况下,酒企在销售掉50%的库存酒之后,就会安排下沙生产,但2013年旺季时生产了700多吨,卖到现在还有70%到80%的库存没有消化掉。”

  高库存且销售缓慢,导致流动资金匮乏;而另一方面,当地的银行的抽贷让原本就岌岌可危的酒企资金链吃紧,也无力安排生产。李君说,事实上很多中小酒厂在2013年之后就没有再投粮生产,而卖出来的钱多数都拿去还贷款了。

  据介绍,2012年-2013年国内白酒市场火爆,当地中小酒厂纷纷扩建工厂,并投入大资金生产基酒,多数都是向银行借贷。按照酱香型白酒的生产规律,基酒至少要存放3年才可以使用,大厂要到4-5年,但银行贷款多数以1-2年期为主。以往可以用新酒充当抵押物,将以前抵押的老酒换出来销售,但从行业深度调整开始,银行就开始抽贷,没还清贷款前新酒不再可以抵押,导致很多企业酒还没酿出来就要还贷,有的不得不借高息借贷去还,而小一点的厂就垮了。

  习水县经贸局白酒办王小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白酒是习水县的支柱性产业,全县有30家酒企,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包括了茅台集团下属习酒和茅台201厂等大厂。目前白酒行业刚刚复苏,今年县里下沙的企业不是很多,有十多家,主要以大厂为主,中小企业还在去库存阶段。县里今年已拿到3个亿的白酒产业基金,专门扶持白酒产业,对于民营企业基本上都能提供一些帮助。

  两极分化加剧

  与李君还在发愁去库存还贷相比,同属习水县的贵州茅台集团习酒公司则享受着行业复苏带来的增长。据王小龙介绍,习酒已经完成了今年的投粮生产工作,而且2016年销售业绩增长出色。

  2017年习酒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公布数字显示,2016年共实现销售收入25.66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35%,提前、超额完成销售指标。而2017年,习酒准备重点打造山东、河南和广东重点市场,增加销售网点,进而提升市场占有率。

  事实上,不只是习酒,在本轮行业弱复苏过程中,名白酒企业复苏明显,价量齐升。尤其是今年以来,以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国内主要的名白酒企业率先回暖,两极分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根据贵州茅台2016年12月23日发布的公告,茅台股份公司预计2016年度营业总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7.4%。五粮液方面也表示,2016年有望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泸州老窖2016年三季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17%;利润总额20亿元,同比增长13%。

  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东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除了茅台之外,贵州主要的习酒、董酒、国台、金沙等2016年销售都有明显回升。目前两极分化加剧的局面并不意外,随着消费主体的变化,白酒市场生态发生了巨变。在限制三公消费之前,酒厂销售多依仗关系销售,尤其是中小酒企,大部分产能通过特供、内供以及关系销售的灰色利益链的方式消化掉。而随着消费主体转向一般消费者,品牌成为第一考虑,因此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名酒涨价之后依然卖得很好。

  在董东昇看来,除了缺少品牌,名酒企业从生产规范、管理到市场渠道推广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规范,而中小酒企在管理和内控上都存在不足,品质也未必稳定。因此灰色利益链销售渠道被堵塞之后,大品牌占据流通市场,中小品牌销售变得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出售基酒也是中小酒企的消化库存的主要方式,但记者了解到,目前基酒也卖不动了。据王小龙介绍,行业深度调整导致很多大型酒厂也加入到卖基酒的行列里,大厂品牌和品质都有保证,中小酒厂的生意受到很大影响。目前有想法的中小酒企都在自己找销路、跑市场。

  李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酒厂销售主要靠自主招商,这样包装酒可以卖一点,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资金和营销实力较弱投入较少,自主品牌很难短时间内撬动市场,只能慢慢推进。

  中小酒企出路何在

  事实上,在本轮白酒行业深度调整之中,随着一线、二线名酒品牌的下沉,区域性酒企的市场份额也受到挤压进而面临生存压力,部分区域品牌加入竞争。

  山东温河王酒业总经理肖竹青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国内白酒行业产能过剩,供过于求,因此本质是大家在靠品牌、服务、品质、商业模式抢市场,谁落后就会被淘汰。在这样挤压式增长的背景下,2017年白酒行业将迎来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以温河王酒业为例,公司所在的临沂地区共有3个大型酒厂,规模接近,公司请来了白酒大师李克明改造酒体,并在包装设计、市场营销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投入,2016年温河王酒业从1亿元销售额增值至4亿元,其他两家的区域酒厂的市场也随之萎缩。

  董东昇表示,在茅台镇,也有部分酒厂适应市场新的消费观念,主动和市场进行优势互补,差异化经营,效果不错。

  但记者了解到,大部分中小酒企依然面临出路问题。泸州老窖副总经理王洪波表示,2016年中高端白酒逐步在复苏,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认可更多,中低端白酒的市场份额未必在提升。目前能看得到增长数据的,大多是上市公司或白酒行业内的大公司,但实际上中小企业活的很艰难。白酒行业最终会和啤酒行业相似,从每个县都有酒厂,到最终大品牌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而2017年白酒产业集中度提升会非常明显。

  被并购是一条出路。在2016年,白酒行业并购不断,包括洋河股份收购了贵酒;古井贡酒控股湖北名酒企业黄鹤楼酒业等;而近期五粮液也发布公告称将在2017年春节前后对山东古贝春酒业51%的股权进行收购。

  在肖竹青看来,下一轮并购或率先从区域酒厂间展开。他认为,一方面酒税(消费税、增值税)是向企业所在地缴纳,因此从税收、解决就业和扶持关联产业的角度,地方政府一般会希望给本地区域酒企更多支持;另一方面本地品牌的乡情情节很难抹杀,因此未来各地表现出色的区域酒厂可能会并购同区域的酒厂,可能会诞生一批区域名酒豪强和全国性名酒企业对抗。目前公司也正在计划并购另外一家区域酒厂,谈判也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但大部分中小酒企仍面临自谋生路的局面。

  董东昇对记者表示,并不是所有的中小酒企都适合兼并重组,部分中小酒厂债务复杂,库存情况不明。而随着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中小酒厂将逐渐边缘化,品质不稳定,管理粗放落后的小酒厂难逃停产被淘汰的命运。未来中小酒厂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做好基酒成为原酒的供应商;要么向酒庄、旅游等个性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寻求新的机会。

  “波尔多地区有很多小的酒庄,每年的产量有限,但一样可以很好的经营,中国白酒发展也可以借鉴这一模式,未必非要在一条路上走到黑。”董东昇说道。

(来源:第一财经网)